mythfocus

最具價值品牌大獎

關於鑽石的4個C





鑽石的切工對於鑽石的外觀和價值至關重要,是鑽石 4C 標準中最複雜、技術要求最高的鑒定標準。

許多人誤會鑽石切工為鑽石的形狀(圓形、心形、橢圓形、馬眼形、梨形)。實際上鑽石切工等級取決於其刻面與光線的相互作用結果。而切工的評估,包含「切工比例」、「對稱性」、「拋光」。優良的切工能造就高折射率,令鑽石發出璀璨光芒。

不同的鑽石鑑定機構對切工的的等級分類會有所不同。

GIA 把切工分為五個等級

Excellent,EX:僅有輕微的刻面形狀不良或難以發現之拋光線,完全不影響鑽石光線反射,擁有均勻的明暗區域且火光反射極為多彩,且拋光或對稱皆為極優或其中一者為極優,另一個評極為優良者。

Very Good,VG:僅有輕微的拋光線或不明顯的表面特徵,不影響鑽石反射能力,擁有極少的破碎明暗區域、火光反射佳,且拋光或對稱皆為優良或其中一者為極優。

良好 (Good,G) :正面可見些許透明拋光線,許多小型表面特徵、刻面不對稱或冠部底部比例偏差,正面可見較大區塊的暗區。

尚可 (Fair,F) :正面可見明顯的透明或白霧狀拋光線,表面特徵明顯或比例偏差,正面外觀明暗對比不明顯,整體較為黯淡。

不良 (Poor) :會降低鑽石透明度的表面特徵、明顯的對稱偏差。

IGI 則把切工分為六個等級,在 Excellent,EX以上,多出一個級別Ideal,以Ideal為最頂級的切工。

而鑽石的切工直接影響其

  • 亮度:由鑽石內部及外部反射出來的白光
  • 火彩:白光被散射七彩的光譜顏色
  • 閃光:一顆鑽石所產生的閃爍的總量,與鑽石的切割面數量多寡有關,切割面越多閃光會強烈

鑽石淨度是指評估鑽石表面瑕疵或鑽石內部特徵,在鑽石形成時被包含在原礦中的異物晶體或鑽石晶體、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結構缺陷、或是在人工切磨時所產生的外部缺陷皆稱之;一般寶石級鑽石的淨度特徵肉眼不可見,在10 倍放大觀察下,依照大小 (size) 、數量 (number)、位置 (position) 、種類 (nature) 及明顯度 (relief) 來決定鑽石之淨度等級。

  • 鑽石凈度標準分為 6 個類別,11 個等級。
  • 無瑕級 (FL) 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,鑽石沒有任何內含物或表面特征
  • 內無瑕級 (IF) 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,無可見內含物
  • 極輕微內含級(VVS1 和 VVS2)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,鉆石內部有極微小的內含物,即使是專業鑒定師也很難看到
  • 輕微內含級(VS1 和 VS 2)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,鑽石的內部可以看到微小的內含物
  • 微內含級(SI1 和 SI2)在 10 倍放大鏡下觀察,鑽石有可見的內含物
  • 內含級(I1、I2 和I3)內含物可能會影響鑽石的透明度和亮澤度內含物在 10 倍放大鏡下明顯可見
  • 凈度越高的鑽石,價值越高。

鑽石的顏色鑒定標準取決於它的無色程度。 一顆不含化學雜質且結構完美的鑽石就像純凈水滴一樣,是沒有色彩的,且具有更高的價值。完全無色的鑽石很少有,大多呈現棕色及淺黃,而其顏色等級由鑽石的 “ D ” 至 “ Z ” ,中間有著細微的顏色等級區分。

在等級上,D、E、F被歸類在無色(Colorless)等級,而G、H、I則被歸類為近乎無色(Near Colorless)。
而實際上用肉眼觀看,很難察覺D、E、F 的差異,不過若將兩顆等級差異稍大的鑽石放在一起相比,仍看得出差別。

鑽石之間的顏色差異細微得讓非專業人士難以分辨,卻會造成鑽石品質和價格上極大的差別。

鑽石的重量以克拉來計算,1 克拉又等同於等於200 毫克 (milligram) ,從而使克拉重量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。作為質量單位,一克拉又可分為100分 (point) ,做為更小的的計量單位,例如:20分的鑽石=0.2 克拉。

在所有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,鑽石越大,價值愈高。不過,即使兩顆鉆石的克拉重量相同,其價值(和價格)也可能有很大差異。因為鑽石的價值還取決於鉆石 4C 標準中的另外三個標準:凈度、顏色和切工。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
預約我們